本篇文章1495字,读完约4分钟

3月5日,李书福心情很好。他走进北京知春路吉利北京总部的小会议厅,见到了所有等待已久的记者。他的第一句话是“这里有这么多领导人”。十多年后,李作为吉利集团的董事长,偶尔会表现出低调的草根幽默。

李书福“沃”薪尝胆

坐下后,李书福开始向他旁边的汽车专家小声嘀咕些什么。专家问:“你说了多长时间?”李书福回答:“10分钟。”专家频频点头,说:“十分钟就够了。”几乎所有的记者立刻就知道李书福和专家们嘀咕了什么,而且好消息总是传播得很快。3月4日,在全国“两会”分组讨论上,李书福向中央领导作了10分钟的吉利战略报告。李书福得到指示,各方应积极支持像吉利这样的合格企业走向全球。与会领导人特别强调,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李书福“沃”薪尝胆

这似乎是一场期待已久的胜利。接受采访的CPPCC、民主建国会、工商联的成员聚集了许多民营企业的代表——华旗爱国董事长冯军、温州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等。他们都像李书福一样兴高采烈。

李书福“沃”薪尝胆

"在中国商界,李书福代表了一种可能性."熟悉李的财经作家曾经评论道。李书福15年的奋斗历程与更多的民营企业一样。长期以来,他们都有着艰难的历史和几乎相同的倔强性格。他们不知道未来的道路是否平坦。

李书福“沃”薪尝胆

敏感的WINNER

虽然一连串的好消息应该让李书福对春风充满了好感,但他还是显得很敏感。在新闻发布会后的宴会上,李书福突然提高了声音:“很多人问我,(吉利和沃尔沃)文化能不能达成一致,合并后能不能发展好,能不能赚钱?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我相信我们调查的深度,我们调查的内容,我们使用的力量,以及调查报告所支持的具体和非常强有力的数据。我们已经做了好几年了。”

李书福“沃”薪尝胆

据瑞典媒体3月10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控股集团将以约21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汽车品牌沃尔沃。随着交易的逐步深入,质疑李书福和吉利的声音越来越小,但李书福依然在意这些看似正常的“不同声音”。

李书福“沃”薪尝胆

事实上,回顾过去一年左右,李书福和吉利似乎赢得了全国的支持。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新华社发表的《吉利汽车逆势崛起对汽车工业的启示》一文作了重要批示。2009年,李书福三次会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份,在吉利宣布成为沃尔沃首选投标人的一个月内,三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对吉利进行了深入考察。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全国“两会”之后,李书福可能会与习近平主席副总理一起访问瑞典,然后签署收购沃尔沃的协议。

李书福“沃”薪尝胆

2009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吉利汽车发展经验研讨会。吉利从未有过成为主管部门客人的生产许可证。不仅如此,吉利在一年内还收获了许多礼物。

李书福“沃”薪尝胆

然而,李书福仍然对公众舆论不满意。“我们不能忍受一点点怀疑,一点点动荡,人们会认为吉利不会成功。”吉利集团总裁杨健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年初,在吉利和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进行谈判之初,对吉利知之甚少的瑞典人接受了中国媒体对吉利的报道,并抗议沃尔沃不能出售给这样一家“弱小”的公司。

李书福“沃”薪尝胆

“许多中国人质疑它们为什么被卖给中国,为什么被卖给吉利。然而,沃尔沃、福特和全世界都认为它们应该卖给中国人。除了中国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回购沃尔沃。人们比我们分析得更透彻,但我们仍然不理解这个真理。”虽然外界认为收购沃尔沃没有任何悬念,但李还是睁大了眼睛,皱起了眉头。

李书福“沃”薪尝胆

过去,人们对李书福直言不讳的言论印象深刻,但也有人说李书福最近似乎不太健谈。然而,在采访中,李书福仍然对外界关于此次收购的质疑反应强烈。此时,吉利已经逐渐成长。汽车行业的专家普遍认为,李书福是个固执的人,在汽车行业15年的辛勤工作中,受到了很多阻挠、质疑和嘲笑。

李书福“沃”薪尝胆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李书福“沃”薪尝胆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