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三洋的员工不愿承认他们被松下收购的事实。在这方面,他们更多地谈论“与松下结盟”。

3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三洋数码产品发布会上,三洋推出了11款新数码产品,包括高清跨境数码相机和录音机。这也是松下完成对三洋tob的收购(公开收购)后的首次新产品发布会,这一方面打消了业界对松下如何整合三洋业务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三洋在新能源之外的消费电子领域的雄心。

三洋 背水之战?

上个月,三洋宣布将调整2009财年(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的业绩预测,净亏损将从上一个300亿日元的预测恶化至500亿日元。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亏损的诅咒就一直缠绕着三洋。由于产品线的快速扩张,三洋的资金链很紧,所以三洋不得不剥离一些业务。尽管如此,三洋的困境并没有扭转。

三洋 背水之战?

直到松下的出现,三洋看到了希望。“与松下结盟后,三洋将获得约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工厂和设备投资以及研发。”三洋电气(Sanyo Electric)中国营销系统主管中村中村(Nakamura Nakamura)表示:“三洋仍将保持其普通股上市和流通,保持‘三洋’品牌,保持其业务特色。”

三洋 背水之战?

显然,从松下和三洋达成的协议中,可以看出三洋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松下。对三洋来说,松下的介入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坚持到最后一击?

三洋对质量体系的控制、营销手段的创新和产品线的整体规划一度成为许多企业的“教科书”,三星通过为三洋电视机代工生产积累了很多经验。

现在,三洋已经成为这些“学生”的潜在收购目标。自2007年3月23日通用电气邀请收购三洋电气的信贷业务以来,剥离三洋业务的序幕已经拉开。随后,海尔收购了三洋的冰箱业务,京瓷收购了三洋的手机业务,华强收购了三洋的彩电业务,荣事达甚至表示有意收购三洋的全球洗衣机业务...

三洋 背水之战?

在残酷的竞争下,多年亏损的三洋不得不剥离冰箱和手机等著名的传统业务,专注于太阳能发电和环保电池的研发。

在松下收购三洋之前,很多人甚至开始认为三洋会成为一家“新能源”公司。然而,在2009年底,松下与三洋进行了一次“关闭”合并,它对三洋的核心业务如电池和太阳能的觊觎是显而易见的。

三洋 背水之战?

"一旦松下统一其品牌,三洋将失去所有可能盈利的业务."一位分析师说。

"松下将继续保持与三洋股东的合作关系."中村武夫再次强调了松下对三洋的三个“保留”条件,以消除上述疑虑。“三洋将继续加大对电池和太阳能的投资,并通过与松下结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价值。”

三洋 背水之战?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曾在声明中表示:“松下将发挥其财务实力,加大在三洋电气占主导地位的能源领域的投资。”这句话反映出松下可能在新能源领域给予三洋更大的支持。

三洋 背水之战?

“收购后,三洋的家电业务可能会进一步削弱,转而专注于锂电池和压缩机等核心业务。加上松下原有的基础,新企业在全球锂电池业务和家电核心配件领域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加。”帕莱尔咨询公司的高级主管罗庆琪认为。

三洋 背水之战?

事实上,基于新能源的产业结构转型不仅是松下和三洋的选择,也是危机引发的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宣布了四项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推动“低碳革命”。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太阳能发电,为更换和购买低燃料汽车和节能电器的居民提供补贴。

三洋 背水之战?

因此,如果三洋坚持电池和太阳能领域的相关业务,它将在新能源领域引领潮流,搭上“绿色经济”的顺风车。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三洋 背水之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