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9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深圳楼市接近2万元的均价,“生活容器”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据深圳业内人士称,生活容器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租金仅为6元/天,一个月只需180元,相当于一年2160元。(广州日报,3月18日)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同一天,《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张天侃先生的文章《集装箱可以作为避难所》,其中很大程度上赞同集装箱对于人的作用,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但与香港的人口密度相差甚远,所以即使每个城市都允许集装箱式的窝棚存在,也不会妨碍城市的形象。”对此,笔者真的不同意——这不仅是为了说服公众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妥协和完善“居住”现状,也是为了打折出售“幸福和尊严”。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事实上,一篇名为“深圳最牛的住宅家庭:在30平方米的集装箱里生活7年”的新闻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然而,面对这些“最牛的住宅家庭”,我们应该看到普通市民或农民工兄弟的住房困境,而不是从这篇讽刺性的文章中寻找一条新的“住宅”出路。再加上今天的" 6元/天"式的口水广告,不可避免的,公众将不会相信容器是他们的幸福和尊严。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一个“生活容器”真的能承载“蚁族”的城市梦想吗?当然不是。首先,凭直觉,集装箱里没有人们需要的水、电、供暖和安全保障,最根本的是,集装箱下面的土地缺乏合法权利。这非常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移动交易者,即南方的“行走的幽灵”。如果城管来了,他们就不准再动了。此外,这种货柜可以放在南方,但如果放在华北,甚至东北,便完全变成了一个“假命题”,谁会相信一个货柜可以承受零下20度的寒冷呢?因此,张天侃先生所举的香港、新加坡“窝棚”的例子,在内地根本无法实现。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其次,集装箱背后存在着“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拥有一套房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房子本身,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想在城市里获得合法的身份和平等的权益。虽然实现权益的方式和思路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但作为一个“城市人”意味着有权享受高质量的城市资源。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第三,强调集装箱的重要性只会使“住的人”和“住的人”更加对立。问题是,不歧视和不憎恨富人不是简单的感性问题,也不能通过站在高处的道德标准来解决。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然隔离的生活环境不能被耸人听闻所消除。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第四,“布景”、“服装”和“盒子”这些词,每一个都显示出一种漠视和莫莫,是对人权,特别是住房权的诽谤和践踏。当他们买不起房子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被“集中”和“打包”在类似于“盒子”的东西里。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总理承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我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一承诺仍然没有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信任政府和总理。我们如何出售“幸福和尊严”的折扣,并把公共住房权给予贫穷的集装箱?

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山东济南的王传涛

标题:热捧“住人集装箱”是在兜售打折的尊严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