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8字,读完约5分钟
当李东生1998年抵达越南时,他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越南只有一条通往河内的像样的道路,这条道路狭窄而崎岖,摩托车行驶在汽车和三轮人力车之间。当时,tcl公司(000100)在决定是否在越南投资时有很大的内部分歧。有人认为越南彩电市场太小,竞争激烈,风险大。然而,李东生董事长决定将越南打造成tcl国际化的第一镇。他亲自去越南考察市场,并决定收购当地彩电制造商同奈电子公司。这是tcl国际化的第一步。
自1999年以来,tcl在越南投资建厂,并开始将红色舞鞋国际化。在这11年中,最起起伏伏的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美国的戈夫迪欧、法国的施耐德、汤姆森和阿尔卡特。这些巨款还导致tcl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亏损。在最困难的时候,李东生写了《鹰的重生》。他说:“我们必须彻底抛弃旧的和坏的习惯和传统。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过去支持我们成功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进步的障碍,以便我们能够再次飞翔。”
“我从未后悔当初的国际化决定。”现在,当回想起这个备受争议的国际化问题时,李东生的语气非常轻松。“中国走向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但tcl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损失是值得的。企业发展需要一个“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击”的发展阶段。经过全球化的严酷洗礼,我们已经扭亏为盈,进入了一个健康的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光。旅程。在过去的11年里,tcl已经从中国市场的区域品牌成长为海外销售收入占40%的跨国品牌,并初步完成了国际化布局。3月10日,tcl集团公布了2009年度财务报告:tcl实现了集团国际并购后的第一个正收益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42.95亿元,其中销售收入429.19亿元,同比增长14.86%;净利润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213.39%。
荆棘与重生
人们还记得,这场国际战役连续两年给tcl集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李东生意识到了TCL集团的真正缺点——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缺乏和中西企业文化的差距。2003年之前,李东生为tcl和他自己带来了荣耀和荣耀,其中最辉煌的是tcl的成功重组,这成为经济学家们在谈论国有企业改革时最为推崇的一个案例。
1996年,39岁的李东生有机会在一个政府机构工作。当时,他对省委组织部说:对我来说,如果tcl能做成像松下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它会比做其他事情更有价值,对中国社会也可能更有价值。不难理解李东生为什么会带领tcl走向国际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tcl突然觉得,依靠出口订单安排生产的简单模式已经无法维持。李东生决定去海外。那一年,他在tcl安排了几个月的封闭式英语突击训练,为海外市场储备人才。
2003年,tcl通过法国的施耐德(Schneider)和美国的戈夫迪欧(govidio)的两次并购实践,但在随后的汤姆森电视(Thomson TV)和阿尔卡特(Alcatel)手机的两次并购中,tcl遭遇了自其国际化以来最大的挑战。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tcl在海外鲜为人知,但它并未掩饰其全球扩张的雄心。”这只是开始。2005年tcl通信的巨额亏损和2006年tcl多媒体欧洲的巨额亏损,将以前从未亏损过的tcl集团和倡导国际并购的李东生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合并之前,汤姆森的彩电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汤姆森在2003年亏损了17亿元人民币,而tcl的净利润只有每年7亿元人民币。合并后,李东生希望从被称为“crt创始人”的汤姆森获得市场和技术支持。然而,当时,传统的阴极射线管电视在海外市场已经逐渐衰落,平板电视正在兴起。此外,在M&A之初,一切都是徒劳的,整合效应一时难以显现。承担了巨额损失成本的tcl被深深地拖累了。
战略管理专家姜汝祥曾经评论tcl的国际化:“如果一个公司只着眼于短期,它可能活不了几年。从长远来看,tcl国际化更注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不是财务绩效。或者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前期损失比后期损失好得多。”
2006年10月,tcl宣布对欧洲的TTE(TCL-Thomson合资公司的名称)进行重组:停止了除oem业务以外的所有电视销售和营销活动,并“适时实现了TCL-Thomson Europe的资产和库存。”此外,tte将关闭欧洲八家销售公司中的六家,并逐步减少向汤姆森旗下的安热工厂发出的生产订单。这时,李东生的态度依然平静。“我们付出的代价比我们预期的要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集团的健康,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国际扩张失败的原因,专家和李东生认为,M&A早期的研究分析工作做得不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够,急于求成,没有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的帮助,没有M&A之后的整合,没有管理的文化冲突等。
李东生说:“我从未后悔当初的国际化决定。”面对未来,我非常肯定tcl的国际运营不会出现大的局面。”“我还没有做到,我会继续努力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我能走对方向,即使我退休时还没走,后面的领导可以继续走。”
虽然还没有达到成功的终点,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tcl也逐渐走出了困境。扭亏为盈最初是在2007年实现的。在谈到tcl国际化的现阶段时,李东生用了“关键阶段”这个词。
从外部来看,随着李东生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新兴市场,tcl的国际化将重新开始。李东生承认,通过跨境并购大规模进入欧美市场有点鲁莽。对于消费电子行业来说,在新兴市场取得突破,然后逐步进入欧美市场是最好的选择。目前,tcl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已经进入前三名。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TCL的国际化持久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