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8字,读完约3分钟
2009年12月30日,在国家发改委为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发言人首次提出“要警惕现代煤化工产业过热的趋势”,示范项目不宜过多布局,并重申三年内不批准新的试点。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经济的运行似乎总是摆脱“支撑发展、快速扩张、过度风险、综合治理”的怪圈。就连国家倡导的新兴产业也不例外。
中国版的“次贷泡沫”?
“每个人都在把新能源行业吹进一个新的‘次级抵押贷款’泡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俊峰对此进行了描述。
在太阳能领域,据估计,截至2008年7月,中国16个省有33个项目正在建设或准备开工。2009年,在两年前升温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诞生的许多项目已逐步完成建设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如果这些项目如期完成,产能全部释放,2010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4万吨,接近当前全球市场需求的两倍。
与多晶硅相比,风力发电设备更差。截至2008年底,国内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的数量已经从2004年的6家增加到70多家,增长了10倍,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的总和。风电装机容量也从2002年前的46.8万千瓦迅速增加到1200万千瓦,增长了25倍,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两倍。
“由于前期相关政策和市场的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有关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部署安排。”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五任秘书长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从多晶硅到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发展的投资势头很猛,但在过热、过快、过快发展的同时,留下的隐患也不可低估。
面对这一困境,业内人士多次惊呼:“一些新能源领域不是过热,而是严重过热”,并预测“2010年至少有一半的风力发电机组行业将会死亡”。如果预言成真,对于仍在向新能源进军的企业来说,是不是太晚了?
事实上,新能源的“遭遇”在中国替代能源领域并不是特例。如果多晶硅或风力发电设备被“煤制油”所取代,就可以获得同样的发展背景。
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曾告诉媒体,在替代能源领域,以煤制油为例,确实存在各地争相推出煤制油项目的现象。煤制油因其“高投入、高能耗、以能代能”的特点而备受争议。国家对煤制油的态度已经从“热衷”转变为“谨慎”,但现在转变为新能源。
“煤制油”的大跃进
近几十年来,国际油价的波动一直影响着经济运行中最敏感的神经。自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上涨,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得越来越敏感。然而,随着中国需求飙升,石油进口大幅上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的依赖明显增加,甚至超过了50%的警戒线。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新能源难逃过热宿命 已成中国版“次贷泡沫”?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