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2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你最近去过一个大型电器城,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过去,展示手机的柜台为iphone打开了一个黄金位置的特殊体验区。与其他只展示模型的柜台不同,苹果柜台展示的是真正的机器,而且总是有一大群好奇的顾客。
许多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china securities journal),他们购买了最新的触摸屏手机或他们的亲戚朋友,因此他们在去年底购买了触摸屏硬件制造商的股票。他们毫不掩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将带来通信、社会甚至金融支付方式的巨大变化。只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新技术,他们才被引导去改变他们的心态。或许是因为“体验经济”的影响,一些媒体报道称,联通将投资1亿元在iphone营销上。
这让记者想起了基金营销。随着近年来基金业的扩张,出售基金的难度无疑在增加。在这方面,该基金公司的宣传力度也在同时加大,印刷媒体、广播、户外和互联网试图制造一个三维宣传攻势。然而,在一个充满各种声音的环境中,往往是关于你自己的信息能让你注意倾听。目前,基金公司营销的普遍问题是自言自语,很少从持有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或者,让投资者先体验一下?也许有这样一个闪盘游戏,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几年前投入市场的钱,在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后,仍然保持着两倍于定期存款的收入。虽然基金公司的网站上为每只基金设置了净值表,但有多少持有人有耐心在三四年前打开十多页来查看净值?
许多公司专注于培育那些总是觉得无力的基金。除了通过银行渠道增加投资之外,还能有这样一个小计算器,让投资者轻松计算出过去几年每月投资了多少钱,今年的收入是多少?记者的一个朋友看到了2003年至2007年每月固定投资1000元收入与某基金公司模拟的定期存款收入的对比,最终决定购买固定投资产品。
2003年大学毕业后,这位朋友计划每月存1000元。从基金公司提供的固定投资数据中,他发现每月也是1000元,固定投资的收入远远高于他的零存零取。这家基金公司的宣传与他的经历不谋而合,这让他感觉更有经验。如果我们能有这样一个计算器,让每个人都通过设定自己的投资方式来体验固定投资的魅力,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固定投资的行列。
事实上,银行业通过“体验式营销”培养客户的成功案例很多。例如,几年前,招商银行信用卡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用卡。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直接效益不明显。然而,经过几年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已经步入社会,他们第一次体验的有效性不断发展,招商银行信用卡在年轻白领中的市场份额已经显现。
类似地,许多基金营销集中在父母为他们的孩子储蓄教育基金。反过来,如果他们教他们的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财务,他们如何在开始时养成投资基金的习惯?在体验式营销中,基金行业仍有许多处女地。有些事情可以事半功倍,而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标题:体验式营销应引入基金业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