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6字,读完约3分钟
虽然小李来自河南新乡,但他能流利地说北京话。他今年16岁,出生在北京。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他的父母一直在北京工作。小李说他对家乡没有记忆。今年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回家的计划。他打算学习一些技能,然后留在北京工作。
像小李这样出生在城市或农村,后来到城市工作,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都不熟悉的“农村青年”,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明确命名为“新生代农民工”,全国约有1亿人。
中央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入城市。
中青年农民进入城市,新生代农民留在城市。农村的新生力量来自哪里?如何将先进的文化理念注入农村?未来谁来耕种?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在农村有一句名言,年轻人和中年人已经进入城市,“3861部队”主要留在后面。什么是“3861”?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3月8日是指妇女,6日是指老人,6月1日是指儿童。
“3861军”形象地表达和反映了中国农业第一线劳动力的状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徐跃贤表示:他以前对此有些担心,但去年底在华北平原调研时,他发现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面对黄土、面对天空;而是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用一袋香烟收割小麦。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蔡继明教授认为,中国目前有2.5亿农民,而我们还有1.5亿农民工,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将来谁来种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陈认为,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人均土地面积和农民收入将会增加,随着国家各项福利政策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推广,城乡差距将会缩小,这将会保留一部分人从事农业工作,当然也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禹城综合实验站主任欧阳珠认为,人少了,农业就成了技术。未来农业只会变得越来越科学和专业。未来的方向是走工业化道路。如果你总是想让农民种乌鸦,中国的农业就不会发展。以这种形式,有必要实施农业合作社和培训新农民。
欧阳朱说,要使中国农业走上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使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服务尽快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形成规范的、完全市场化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以连锁形式服务于农业企业和农民的服务体系,使农业企业或农民像现代城市的企业或个人一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或服务。
在这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创办服务企业,这与在城市做生意是一样的。
二是加强土地集约经营的政策创新,使尽可能多的土地集约经营形成规模经济。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出路。当然,在中国,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时间。目前,中国农村的特点是一户多产。鉴于此,企业+农民的形式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欧阳朱最后说,事实上,中国农村有巨大的商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应该认识到,当“城市中的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占领农村市场”的时候,中国农业希望利用“时间、地点、人”的有利条件,回到有发展前途的农村去创办农业企业,用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来经营农业。
标题: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