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3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站得到了大力推广,这严重影响了民营加油站的利润。加油站的竞争不同于其他行业。这两大石油集团不仅是竞争对手,也是垄断者。当中石油和中石化周围有大型民营加油企业时,它们将采取点对点的竞争策略,价格几乎相同,目的是排挤民营企业。(《国家商报》,6月9日)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事实上,民营石油企业进入石油流通领域后,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多年来,民营石油企业几乎一直受到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和跨国公司的攻击。虽然中国在形式上打破了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垄断格局,但民营企业仍然没有希望:一方面,两大巨头仍然控制着石油资源,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看到了每一个机会。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由于这两大石油巨头控制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炼油厂和大部分的石油流通渠道,他们建立了大量的成品油批发公司和加油站,从而逐渐将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和加油站边缘化。不仅如此,石油巨头们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对付民营石油企业:在石油加工环节,让价格天翻地覆,也就是让民营石油企业“赔死”;在成品油销售中,私营石油企业将因供应有限或干脆断油而饿死。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这是两大石油巨头对私营石油企业实施的“冷暴力”。在现行体制下,两大石油巨头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供应商,这导致了整个市场的不公平,使得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统计,在过去十年中,私营石油批发企业的数量从1998年全盛时期的3340家减少到目前的563家,私营加油站的数量也从5.6万个减少到3万个。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国现有的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已经倒闭或死亡;然而,现有的私人加油站中有五分之二濒临死亡。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民营石油企业作为内资企业,理应分享中国能源发展带来的好处。然而,他们出生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间。因为这两个巨头垄断了石油资源,私营企业只能有一个假名。对于民营石油企业来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多困难。如果政策被推迟,石油巨头被允许实施“冷暴力”,许多私营石油企业将更快死亡,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首先,这将加剧当前的就业困境。例如,私人加油站已经关闭,导致大量工人下岗。第二,出于愤怒和自我保护,失去生存空间的空私营石油企业将其企业打包出售给攻击中国市场城市的跨国外资企业,这使得外国资本能够以低价在中国市场冷静部署。第三,民营石油企业被扼杀后,垄断石油企业的劳动效率会更低。所有这些都将直接危及中国能源工业的安全。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上海、浙江、福建和山东的私营石油公司选择断臂生存。他们成捆出售。这些企业从事成品油的零售、批发和储存。一些私营石油企业甚至拥有油库、码头和铁路专用线。参与收购这些私人石油公司的跨国公司包括壳牌、英国石油和埃克森。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现在,私人石油公司更加依赖国家政策来帮助他们。幸运的是,两个月前,国务院发布了“新三十六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这一政策被专家解读为民营石油企业的新机遇,因为它可以使民营石油企业向上游延伸。新的第三十六条强调“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储运设施和网络建设”。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然而,一些私营石油公司对“新36条例”的顺利实施表示怀疑。由于油田存在上下游不能相互合作的情况,目前政府对非国有原油贸易企业的原油进口实行配额制,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每年年初分配进口配额,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石油企业的发展能力甚至生存能力。因此,《新三十六条》颁布后,民营石油企业很难有更多的新机会。随着资源逐渐向两大石油巨头集中,无法控制上游资源的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难以生存。

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给民营石油企业一条活路,即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国家应该在制度上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公正的待遇,创造一个没有歧视的市场环境。关键是尽快实现成品油批发的多元化格局——通过提高上游资源税和在消费结束时实施高油价补贴,最终形成统一的国内外油源市场。

标题:民企为何遭遇石油巨头的“冷暴力”?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