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3字,读完约3分钟

“到2020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广东核电”)将力争实现核电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在未来五年内,公司每年将有1-2台机组建成投产。”刚刚被任命为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于和自信地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于和的自信并非没有理由。截至2010年4月底,中广核正在建设13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为2076万千瓦。在建机组数量和容量居世界第一,占国内核电领域的一半。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中广核是中国三大核电控股企业之一。近年来,中广核不仅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了自己的核电技术品牌,还试图从单一核电厂运营商发展到上游核燃料、设计和工程建设的整个产业链。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在目前处于草案修订阶段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再次提出核电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达到8600万千瓦。扣除2009年投入使用的908万千瓦后,按每千瓦12000元的单位成本计算,后续总投资规模将达到9230亿元。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的诱惑,各大核电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赌马”。

但中广核的步伐显然更快。

摆脱对核能技术的依赖

在中广核,于和有另一个身份:“金人。”在1994年大亚湾核电厂成立之初,中国缺乏核电专业人才,所以花了很多钱,派遣一批核电厂经营者到外国受训,因此被称为“金人”。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我很幸运能加入这个团队。”于和向《时代周刊》记者回忆道。

当时,于和的第一批学员被派往法国和英国接受培训,共有113人,其中110人完成学业后回国。这100多名“金人”就这样成为中国商业核电厂的第一批宝贵人才。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于和说,正是通过这样的经历,这些“金人”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中坚力量。“金人”的经历让于和希望看到中广核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系列核电技术,让中国核电品牌走向世界。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6月10日15时08分,中广核建造的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标志着中国首个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建造的核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行,为机组并网发电和全功率运行奠定了基础。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中广核虽然诞生于大亚湾核电站项目,是一家以运营为导向的企业,但并没有放弃核心技术的研发。

目前,中广核制定了“以cpr1000为主体,cpr1700为自主品牌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吸收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最终与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融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系列核电技术”的战略规划。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核电专家张鲁庆表示:“当初,中广核岭澳核电站的核岛部分被委托给CNNC的研究院,因为CNNC之前控制了国内所有的核电技术设计单位。几乎承包了所有核电技术的研发和设计。"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中广核显然摆脱了对CNNC的依赖。为此,中广核于2005年成立了自己的工程设计公司,定位为核电厂设计的“总研究所”。在过去的五年中,设计公司承担了22台核电机组的工程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340万千瓦,其中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在世界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潮流中,中广核正在寻求一席之地。尽管中国已经明确引进并吸收了西屋电气的ap1000技术,中广核仍在与阿海珐合作吸收epr技术。

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对此,张鲁庆告诉记者,“核电项目历来都是政治项目,都是由国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面考虑决定的。”这可能是能源外交的体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目前,核电项目是由政府批准的,而不是纯粹的市场竞争。因此,今后国内核电企业之间的关系仍以合作为基础。”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中广核发力全产业链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