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9字,读完约5分钟
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动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在热门领域投资符合资本的独立性。温州人的大规模海外投资确实通过投资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耻辱。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温州民间资本已经在对外流动中实现了增值
在中国民营资本的巨大版图上,温州民营资本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被称为“温州民间资本代言人”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温州人的经验是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获得的。因此,温州人总能深谋远虑地抓住财富增值的机会;因此,温州民间资本的动荡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风向标。
这是投资,不是炒作
温州民间资本的力量源于其门口的“房地产投机”。从1998年到2001年,温州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推动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上涨,城市住房价格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至7000元/平方米以上。
1999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上海和杭州的房地产市场;2001年,第一个购房团去了上海,三天就花了5000万元,收了大约150套房子。仅今年一年,温州人就在房地产上投资了2000亿元。“温州炒房团”诞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州房地产投机者所到之处,当地房价都在飙升。
2002年,国家能源供应短缺,煤炭价格飙升。煤炭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山西的煤老板们自己的资金有限。温州投资者充分发挥温州民间资本的优势,将筹集的资金投向山西煤矿。仅煤炭投资就达1000亿元,山西约60%的煤矿被收购。
对于这些行为,周德文表示,温州资本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投资将在该领域最热门的地方进行,这符合资本的独立性。温州人的大规模海外投资确实通过投资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耻辱。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温州的私人资本在对外流动中获得了价值。2000年,民间流动资金为2000亿元,到2009年底,已增加到约7500亿至8000亿元。
与此同时,温州人在全国建立了3.5万个行业和6万至7万个商业企业。这些成就意味着温州人创造了温州之外的另一个温州,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也为社会和国家创造了财富。
沮丧的资本开始回流
从2000年到2007年,温州的对外投资基本顺利,充分发挥了资本的特色。自2007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益严格,采取了许多措施抑制投资过热,使得房地产市场显得疲软,效益开始减弱。此外,国家开始加强对能源的监管,这让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感到“寒意”。“煤炭改革”始于2007年。当时,虽然“煤炭改革”没有2009年那么激烈,但50%的温州资本,即250亿元,逐渐退出,剩下的50%的煤老板留在山西,因为他们不愿意失去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温州的私人资本跌入低谷,并在2009年再次遭受重创。为了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许多国家采取了国家机器监管,这给温州民间资本造成了10亿至20亿元的损失。然而,最大的损失是在国内。山西煤炭改革造成温州人损失250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国家评估价格只是原始投入价格的一半。与此同时,政府在签署协议时只支付了10%至20%的资金,其余大部分资金都没有归还。许多温州老板仍在等待。
关于山西煤炭改革,周德文说,他去了山西的浙江商会和温州商会后,发现国有企业确实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为他们的产权不清,根本没有人负责,资源的浪费远远高于私营企业;更不用说环境污染了;在安全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国有企业的煤矿。对私营企业收费实际上反映了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痕迹。这是改革的倒退。
温州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在省人大上,周德文呼吁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资本的引导,这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2010年,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甚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家垄断行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换句话说,国家开始真正重视私人资本的投资作用,所以今年私人资本又开始活跃起来。从2009年底到2010年初,大量受挫的温州资本开始回流温州,银行存款从2000多亿元猛增至5000多亿元,大量资本蓄势待发。
三个主要地区的气温上升了
根据周德文的观察,他认为仍有三种投资情况是明显的热点。
首先是金融部门。国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颁布的“36非公有制经济”将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例如,如果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重组和上市,它们将不可避免地扩大其股份,这将吸引大量私人资本进入国有银行。二是开始建设小型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金融合作社,另外一个领域是民间借贷,即“地下银行”的合法化。
第二是农业。2009年,当大部分首都回到温州后,许多老板将目光投向了农村。由于农业是政府高度支持的产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其发展潜力很大。因此,许多“煤老板”又开始养猪养羊,有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000061),有的进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领域。未来,该领域的投资将会增加,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第三个领域是高科技产业。中国现在非常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温州以前的产业特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真正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占不到10%。金融危机冲击了这些产业,现在温州人开始寻找经济发展的后劲,开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高科技进行升级改造。温州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集中了大量的优势资源。
标题:民间投资风向要看温州商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