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4字,读完约3分钟

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使新一代液晶面板项目在中国遍地开花。然而,在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投资热潮背后,液晶面板的上游配套和本地化仍然是一个短板。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继续组织实施2010年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与产业化专项工程的通知》,针对平板电视产业的“上游和上游”,对被称为“第三代显示技术”的am-oled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记者了解到,目前液晶面板上游90%以上的配套材料仍需进口,导致面板制造商成本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值得注意的是,NDRC不包括液晶玻璃基板,约占液晶面板成本的20%,在支持范围。据分析,这是因为液晶玻璃基板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康宁(包括三星康宁)、朝日玻璃、电动玻璃等美日企业手中,他们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将之前的R&D和生产转移到中国。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支持“上游上游”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通知,这次首先要支持的是平板显示器关键支撑材料的R&D化和产业化,如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集成电路和液晶面板背光源、玻璃基板、等离子面板用光敏电极浆料和荧光粉、oled面板用玻璃基板、高纯度有机材料和湿化学品。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与NDRC高调支持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液晶面板行业支持上游的尴尬。

目前,中国在建和在建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上游配套企业80%以上是外国企业,包括美国3m公司控制的增亮膜、康宁和朝日玻璃控制的液晶玻璃基板以及一些稀有气体,需要从外国巨头那里购买。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表示:“在液晶面板的成本中,材料成本占75%,其中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占80%。”

韩国、日本和台湾的面板巨头已基本完成上游配套控制。记者了解到,三星和夏普与康宁有合资企业,而新秀丽和AUO在台湾已经建立了除玻璃基板和增亮膜以外的所有配套产业。例如,奇美旗下的奇菱和齐静分别生产背光模组和驱动集成电路,而彩膜和偏振镜都是自制的,而AUO的配套公司大洪、大新和威猛都是其子公司。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到目前为止,国内企业玻璃基板的布局几乎为零。虽然彩虹集团计划在咸阳、合肥和张家港建设液晶玻璃基板,安财集团计划在郑州建设液晶玻璃基板,但主要是第五代和第六代。目前,第六代以上的液晶玻璃基板100%被购买。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同时,在BOE和SVA的第五代生产线中,滤色器基本上是从何新和dnp购买的,而偏光镜是从lg Chem和Nitto Denko购买的。背光模块,尤其是3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背光模块,必须从韩国和台湾的斯坦雷、胜那路和胜迪思购买。

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尽管一些在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吸引了日本和韩国的巨头如日东光电和dnp在附近投资,但这些投资的利润仍然被日本和韩国的巨头拿走了。

杨说,“在上游仍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即使完成了对高代液晶面板的投资,其成本仍高于竞争对手。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支持上游配套产业。”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发改委20亿扶持液晶面板上游配套 国产化步履维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