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就像去年在“多晶硅产能过剩”问题上步调不一一样,工信部和科技部似乎又一次“反对”建立产业联盟。5月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的支持下,国内19家光伏企业和3家协会在江苏省常州市正式成立了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官员表示,该联盟应涵盖在科技部支持下建立的多晶硅技术创新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司司长彭表示,联盟的任务之一是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2009年9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内11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多晶硅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突破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工业技术标准”。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那么,当两个联盟在标准制定方面存在重复或不协调时,我该怎么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官员坦言,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对话渠道不够畅通。

两场“黑暗战争”

MIIT电子信息部副巡视员王伯华成为光伏产业联盟首任秘书长。在同一天举行的晚宴上,王伯华端着红酒,首先向主桌的人一一敬酒。打过招呼后,我起身走向另外五张桌子,和桌上的每个人碰杯。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请多保重。今后如有差错,请纠正我。”王伯华谦恭地说道。这种情况很少见,尤其是和企业打交道的时候。作为享受副厅级待遇的部级官员,通常是企业的老板们向他敬酒并说类似的话。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共有22个单位成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赞助商。其中19家是中国主要的光伏公司,包括中国几乎所有的顶级光伏公司,包括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和常州天合光能。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其中,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光能、京龙实业和保利成为联盟的主席单位。

在这些成员企业中,有6-7家成员企业也参加了去年9月由科技部牵头的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9年9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内13家光伏企业和高校在成都双流发起成立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事实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希望早在2008年底就启动建立光伏产业联盟;今年年底,科技部与其他五个部级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五个部级单位中没有工业和信息化部。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意见》指出,建立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连接,实现知识产权共享。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这与新成立的光伏产业联盟的任务有很多重复。例如,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两个联盟都希望促进标准的制定;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分享知识产权...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彭认为,光伏产业联盟的范围应该涵盖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范围。但是,当被问及如果两个联盟在推动标准制定方面存在重复或不一致怎么办时,彭承认,各部委之间的对话渠道不够畅通。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他们(多晶硅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希望向下游延伸到该行业;技术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它。”彭对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专家表示,在看到近年来的光伏热潮后,国家主管部委之间也爆发了一场“暗战”,他们都希望能对这一行业有更多的干预。"过去,太阳能产业无人问津."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事实上,这两个部之间的“不和谐”早已存在。2009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被反复无序地建设和推出。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一个月后,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行业重复建设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第38号文件)中,多晶硅被认为明显产能过剩。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国务院38号文件立即遭到国内光伏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反对。11月,科技部对多晶硅产能过剩的理论提出质疑,认为《中国2009年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的数据不可信。

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科技部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来了解国内光伏产能。根据调查结果,当时中国5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实际能够生产多晶硅的只有10多家,实际生产能力只有1.5万吨。结论是“多晶硅产能并不过分”。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与工信部琴瑟不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