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9字,读完约6分钟

3月2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董事长苏在香港宣布,由中石化投资运营的“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输工程已竣工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东部和沿线地区。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这一消息一经宣布,立即引起了天然气能源行业的广泛关注。回顾去年冬天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的“气荒”,人们不禁要问——当川气东输工程建成投产后,全国的“气荒”能缓解多少?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净化天然气的年输送量为120亿立方米

据了解,川气东输工程于2007年4月9日获得国家批准,并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这是在普光气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包括普光气田的勘探开发、酸气处理以及四川达州经8个省市至上海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总投资626.76亿元,设计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这是继西气东输后中国的又一大工程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更令人欣慰的是,川气东输工程的资源基础得到进一步落实。中石化普光及周边地区天然气储量进一步落实,元坝地区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川东北中浅层和川东南勘探取得新进展,资源落实和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化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4518亿立方米,控制储量4648亿立方米,预测储量5750亿立方米,川东北三级储量1.49万亿立方米。目前,普光气田主体已建成年产105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的产能。根据上述储量规模,气田开发至少可以稳定生产20年。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然而,中国石化四川达州川气东输项目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项目设备需要进一步调试和运行,天然气正处于试生产阶段。计划在今年投产后生产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它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来达到120亿立方米的年生产能力。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然而,川气东输工程的投产为缓解“气荒”注入了“强心剂”。2009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874.5亿立方米。川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投产,对于优化和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拉动气源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沿线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据估计,“天然气短缺”问题将在两年后得到缓解

居民生活用气不足,出租车加油站排起了长队,工业企业被迫停产...去年11月和12月,中国许多大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说:“低温雨雪只是造成这种天然气短缺的诱因。中国的天然气供应本来就紧张,就像走钢丝一样。在冬季,当遇到恶劣天气时,它会突然提振需求,造成紧张局势。”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表示,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对天然气的需求已经爆炸式增长,但仍然存在供应缺口。特别是去年冬天来得早,雪比往年更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几年,天然气产量预计将保持8%至9%的增长速度,但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差距确实很大。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在四川达州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指挥部副总指挥许对中国未来天然气供应充满信心。他认为川气东输工程的满负荷生产每年可以输送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随着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投产和中国从西亚等周边国家进口的增加,预计“气荒”问题将在两年内得到解决。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不过许对的判断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以达州天然气化工园区为例,虽然国家为了支持老区经济发展批准了20亿立方米的用气指标,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园区内只有在建项目需要23亿立方米,长期需要73亿立方米,因此天然气指标存在巨大差距。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艺声认为,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将快速增长,这不仅体现在居民和公共用气上,如出租车和私家车。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和中国工业经济的稳定,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煤制气”和“油制气”进程的加快,将大大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因此,短期内中国天然气供应将持续紧张。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彻底解决“天然气短缺”需要多管齐下的方法

专家指出,与石油、煤炭等能源相比,天然气具有高热值和低污染的优点。在中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天然气消费将逐渐成为主流方向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供需矛盾和“气荒”,就要综合考虑生产、供给、储备和需求等因素,多管齐下。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将继续保持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加快国内天然气管道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重视页岩气、煤层气和煤基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美国煤层气年产量已达800亿立方米,而中国仅为26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为600亿立方米,而中国的产量为零。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记者注意到,2010年新年到来之际,来自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入新疆霍尔果斯港,然后沿着西气东输二线和北疆管网到达乌鲁木齐,在该市主管网络的引导下进入千家万户。乌鲁木齐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中亚使用天然气的城市。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据了解,2009年,中国进口了约35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5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去年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850亿立方米的近6%。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今年2月表示,为了缓解“气荒”,解决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矛盾,国家将努力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加快沿海地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天然气管道和储存设施的建设。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的李申东教授认为,用气高峰期天然气储量不足也是造成天然气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旺盛,但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却没有跟上。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还不到其消费量的3%,而在成熟的国外市场,这一比例约为10%。因此,建议根据当地需求和天然气消费的季节性特点,加快一些天然气储气库的布局和建设,提高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的调峰能力。

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艺声认为,中国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列出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天然气的类别。然而,这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因此,政府应在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抓紧制定科学的天然气市场规划,加强天然气消费管理。目前,应优先保证居民国内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同时通过价格杠杆和政策措施适度控制工业天然气项目的过快增长。

标题:川气东送:为缓解气荒注入“强心剂”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