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5字,读完约7分钟
尼采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部新的优秀作品,只要还被时代的热气包围着,它的价值就最小。”因为在这个时候,它还没有脱离市场、敌人、公众舆论和从早到晚不停变化的一切。一段时间后,它的水分消失了,它的“时效性”也消失了。这时,它开始散发出内在的光彩,散发出美丽的气息,如果它追求永恒的宁静的眼睛,它就开始获得永恒的宁静的眼睛。”
一段时间以来,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在国内外媒体上都非常受欢迎。现在大家都平静下来了,都在等待今年上半年双方正式签署协议的大日子。M&A是一个噪音集中的问题,尤其需要安静的观察和研究。只要我们冷静,就能超越它的“时效性”,给当事人和中国汽车业以有益的启示。
十年是一个周期。2000年,美国投资银行主导了M&A市场。他们打着意大利领带,穿着定制西装,开着私人飞机,计划着数十亿美元的大型并购。然而,在2010年,跨境M&A的主角变成了中国人和印度人。尤其是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是抓住历史机遇。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似乎只要他们努力工作,就能在一些外部条件下完成大事。事实上,它不是。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每分钟都抬头看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李书福鄙视许多中国企业家从事复合经营。他们为企业筑起高墙。只有当人才、资源和物流都集中在院墙里时,他们才能感到安心。他们看不到围墙外的人才和资源实际上是可利用的资源。
沃尔沃集团首席执行官里夫·约翰逊将企业交易视为种苹果树。当一棵大树有许多树枝时,他折断一些树枝并把它们交给专家进行嫁接。如果他没有果树,他就从别人那里买,自己种。李书福也有同样的理解。李书福的吉利是一个没有院墙的平台。哪里有好东西,他就会试着以一种受人尊敬的方式把它们带来。在计划的时候,他从不遵循旧的常规去看看他有什么和他打算做什么。他计划中的首要因素是他想做什么,然后他走遍全世界去寻找做这件事的方法和资源。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学到了一件事:只要你有机会的旗帜,所有你需要的资源都会集中在你的旗帜下。如果你想国际化,你应该把英国锰铜放在账户下;如果你缺乏技术,你会把澳大利亚变速箱公司带到最后;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端汽车品牌,你会“遍拍”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最后选择沃尔沃汽车。
中国汽车公司收购了世界顶级豪华车,这在两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吉利在2007年和2008年频繁接触福特公司谈论此事时,它从未有过机会。通过中间人很容易。2008年初,当福特危机四次爆发时,李书福前往美国拜访福特ceo,并制定了更具体的计划。据估计,当时的价格也很有吸引力。那一年,福特可以把捷豹和路虎卖给也会说英语的印度塔塔,但福特没有理会李书福,当场拒绝了李书福的橄榄枝。
2009年将会不同。2009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是沃尔沃品牌的第一优先购买者,尽管美国和瑞典政府有不同意见。12月,双方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这也许就是李树福常说的:“历史必然会有变革的机会,这是一个巧合。”这一次,他正好抓住了金融危机期间经济低迷带来的机遇,使吉利汽车实现了从“低价制胜”到“品牌制胜”的转型升级。虽然吉利汽车无法从行业中获得应有的认同,但它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新代表。
根据吉利和福特达成的协议,吉利可能以低于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福特在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十年前,福特以64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并在十年内斥资100亿美元研发沃尔沃。一辆已经亏损了几年的沃尔沃汽车堆满了金扶壁。福特承受不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它不得不卖掉沃尔沃来挽救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福特大楼。
中国公司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系列投资并购引起了控制媒体的保守派的嘲笑和指责。这一次,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了一个像沃尔沃这样的世界级品牌,但出人意料地受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欢迎。为什么?
首先,在欧洲和美国很少有买家。印度的塔塔原本是一个大买家,但两年前,它以超高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捷豹和路虎,目前仍在亏损的深渊中挣扎。哪里有多余的产能?韩国汽车提倡自主创新,并决心用韩国人的坚韧和意志来改变现状;日本汽车在申光保持警惕,而丰田一再拒绝通用的整合请求,甚至决定关闭其与通用在美国的合资工厂。放眼世界,只有中国买家不在乎。对抗市场,悍马,萨博,沃尔沃??
中国汽车企业有自己的优势。全球汽车市场在金融危机中大幅下滑,而中国汽车市场实际上在2009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300万辆年销量,远远落后于美国。许多著名的汽车品牌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都在衰落,但只是在中国。沃尔沃汽车从属于福特,一切都让位于福特。因此,它只占中国巨大市场的不到1%,所以它陷入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赢家赢得未来,这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共识。福特和沃尔沃汽车都知道,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更换中国股东无异于登上诺亚方舟,在那之后生存可能不成问题。
那是一幅浪漫的画面。现实比想当然的推论更残酷。这是欧美工业的转型。
欧美的产业已经在转型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一些产业。起初,我们放弃了纺织,然后逐渐放弃了重工业,如钢铁,然后放弃了大量部署的电子消费品,现在我们开始放弃汽车工业。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放弃,我们应该控制关键技术,转移外部品牌和工厂。而发展中国家却一步步落后。即使我们进入传统产业的高端,一旦我们进入低碳技术革命,一切都会重新洗牌。
幸运的是,沃尔沃汽车也拥有低碳技术。福特在1999年收购沃尔沃汽车后,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专注于低碳技术。现在沃尔沃汽车在两个方面很有吸引力:零碳排放和零事故。一个是低碳的,另一个是安全的。这两项技术代表着未来。难怪李书福盯着沃尔沃汽车看了七年。
然而,沃尔沃汽车也有一个深刻的危机。对这场危机最深刻的理解是沃尔沃集团首席执行官里夫·约翰逊。1995年,当他第一次看到沃尔沃的财务报表时,一些数据让他大吃一惊:被誉为瑞典国家象征的沃尔沃汽车(Volvo Car),在全球市场份额中仅占0.8%,在所有汽车品牌中排名第23位,正挣扎在亏损边缘,资金回收非常成问题。约翰逊的商业哲学是:“除非你足够强大,让自己与众不同,否则你最好不要这么做。”他坚信,世界上任何一个商业领域都会出现整合的浪潮,你必须确保自己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否则你就无法逃脱被整合的命运。用他的话说,就更生动了:“企业并购就像种一棵苹果树。当整棵苹果树不能成活时,就应该把它移植给一个好的嫁接工程师和维护者。”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出人意料地得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认可,这与沃尔沃汽车被遗弃的孩子有关。当然,吉利的20亿元年收入给它留下了很多悬念,如果它想将沃尔沃与1000亿元整合的话。最大的问题是,瑞典、美国和日本都做得不好或不敢染指的沃尔沃,当它被给予一家从摩托车起步、只有生产低端汽车经验的中国民营企业时,怎么能吃得下、消化掉这个世界级品牌呢?李灿书福靠什么?我们下次再谈。
标题:李书福高擎机会旗帜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