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5字,读完约4分钟
2010年铁矿石谈判的焦点不是“上涨”或“不上涨”,而是“上涨多少”。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几乎成了钢铁行业永恒的话题。尽管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每年年初,各种关于铁矿石谈判的报道和预测仍然充斥着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
有趣的是,与公众舆论的急剧上升不同,铁矿石谈判的大多数双方——三大矿山和主要钢铁企业——对此保持沉默。记者联系的几个钢铁集团企业的高级官员要么直接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么只是同意通过“私人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并要求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工作单位。
长期跟踪钢铁行业报道的媒体人士评论称,这可能与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有关。该消息人士称,中国在这一轮谈判中的消极态度与代表中国钢铁协会过早披露中国名片有关。
表面上的“平静”背后是暗流涌动。
中国:重组勘探,主动出击
12月29日,河北钢铁集团的整合正式结束。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权置换吸收合并邯钢和承德钒钛后,作为存续公司,将成为河北钢铁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主业钢铁上市公司。粗钢产量将从1137万吨增加到2119万吨,增长86.37%。同时,就钢铁生产规模而言,河北钢铁集团将成为中国第二大钢铁巨头和世界第四大钢铁巨头。
这只是2010年钢铁行业产能调整的一部分。莱钢股份和济钢此前也透露,山东钢铁集团计划对两家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吸收合并似乎已经成为各大钢铁集团资产证券化的首选。
在更广的范围内,钢铁行业新一轮并购浪潮正在兴起。1月6日,据报道,天津市政府拟将辖内四家钢铁企业重组为天津渤海钢铁集团。
这似乎符合钢铁行业的国家规划理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征集的《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重组”将成为2010年钢铁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希望通过资本积累和产业集中,减少落后产能,实现供需结构平衡。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中国发起了一场关于“产能过剩”的大讨论,也就是说,钢铁行业属于国家打算限制投资的产能过剩行业。根据中钢网收集的相关数据,截至2009年中期,中国钢铁行业产能已达6.6亿吨,但国内需求仅为4.7亿吨左右,总产能过剩达到1.9亿吨。此外,还有5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建设中。与此同时,HC钢铁网估计,2009年世界钢铁产量约为11亿吨。
高投入、高污染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仅使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也使上游高度垄断的矿产资源企业尝到了甜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铁矿石谈判团队几乎输掉了所有的谈判,铁矿石价格逐年上涨。为了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谈判筹码,降低产能,特别是那些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产能,已经被提上日程。
为了获得更多的筹码,打破国际铁矿石垄断,钢铁行业在减少自身过剩产能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勘探运动。有“中央军队”——中铝、中投、宝钢等。、和“地方军”——吕林燕钢铁公司、华东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它们走遍世界各地寻找矿藏。其中,吕林燕钢铁对fmg的投资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其中,一些钢铁企业从中受益。WISCO集团总经理邓启林告诉记者,三个海外铁矿石基地已经开始向WISCO供应铁矿石。据估计,明年的供应量将达到WISCO进口铁矿石总量的30%左右。"仍有几个铁矿石基地在进行产能扩张."
“如果长5年,短3年,WISCO就能实现铁矿石的完全自给自足。届时,WISCO将不再从海外铁矿石开发商那里进口一吨铁矿石。”邓启林声称。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勘探行为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他们发现了多少矿,而在于保持他们对现有三大巨头的威慑力,以便他们能在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掌握更多筹码。
这不是三大煤矿听到的最糟糕的消息。不久前,广东省佛山市一家名为日新发展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宣布了一个轰动性的消息:该公司以约130亿元人民币在智利购买了一个储量为30至50亿吨的铁矿石,并获得了其近70%的采矿权。
该公司的所有者李梓豪表示,该公司计划从2010年到2012年向中国市场供应逾3000万吨,2014年后的年供应量将不少于1.2亿吨。负责该矿在中国销售的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珠海公司负责人表示,该矿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将比国际市场价格低20% ~ 30%左右。
目前,中国每年进口6亿吨矿石。如果日清不吹牛,行业内的普遍看法是,智利的新铁矿石将一举改变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模式,结束三大矿对铁矿石市场的垄断。这对中国钢铁工业大有裨益。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铁矿石谈判:涨声四起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