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9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北京,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彼得沃瑟都在公开场合谈论天然气而不是石油。 这与彼得·瓦瑟上任以来对壳牌的调整有关。由于去年的利润同比下降了近69%,彼得·沃瑟不得不考虑对公司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包括裁员、剥离部分炼油业务以及提高天然气业务的比例。其中,壳牌更注重天然气的开发。3月23日,彼得·沃尔瑟(Peter Worser)抵达北京,宣布到2012年,壳牌的天然气业务将超过石油业务,达到52%。 据壳牌内部人士透露,彼得·沃塞尔希望通过增加天然气业务的比重来保持壳牌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彼得·沃尔瑟说,恢复壳牌的领导地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依靠天然气去年五月,彼得·瓦瑟被提升为壳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前,沃泽是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在中国,瓦瑟取了一个听起来相当尴尬的中文名字——塞夫。 这让许多参加3月23日新闻发布会的中国记者误以为壳牌更换了首席执行官(如果是这样,这也是一个大新闻),他们不得不请在场的其他同事进行核实。 这一天,壳牌和中石油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的产品共享合同,双方将在该合同中评估和开发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即位于四川中部秋瑾区块的致密气。 致密气是储存在岩石中的天然气,在顺利流入生产井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压裂或破碎。由于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致密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开始运营。目前,这一合作已提交中国政府批准。塞夫告诉记者,该项目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处于探索和评估阶段。“具体的投资计划要等到勘探结果出来后才能决定”。 壳牌与中石油联合开发四川致密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1月,壳牌和中石油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在抚顺-永川区块开展评估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紧凑型天然气合作开发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塞夫表示,壳牌已经深化了与中石油在国内外开展天然气项目的合作,目标是通过经验将技术带到中国。 在国际上,一天前,壳牌和中石油各自的子公司刚刚与澳大利亚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商arrow达成收购协议。壳牌和中石油将以每股4.70澳元的价格共同收购后者100%的股权,总价格为35亿澳元。 塞夫告诉记者,与中石油联合收购arrow不仅是中石油愿意做的事情,也是壳牌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开发arrow的煤层气,煤层气将转化为液化天然气(lng),然后输送到中国市场。 “壳牌是中国最大的(跨国)天然气供应商。”塞夫说。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石油就先后与壳牌签署了两份液化天然气买卖协议。根据协议,壳牌每年将向中石油供应500万吨液化天然气,其中300万吨来自壳牌在卡塔尔的项目,200万吨来自澳大利亚的高更项目。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壳牌转型信号:炼油业迟暮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