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9字,读完约2分钟
丰田的“召回”事件再次将世界的注意力转向了日本。专家认为,日本制造业在世界上仍占据强势地位,国内经济目前正在好转,但还没有完全走出10年的低迷。虽然出口产品不同,但中日两国在20世纪70年代有相似之处,日本的相关教训值得中国警惕。
前《经济日报》驻东京记者、日本问题专家赵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过去10年日本经济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日本无意识地将其货币体系纳入美元体系,丧失了自主权。另一方面,日本面临着国内市场狭窄和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双重压力。
战后,日本依靠科技和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并不断占领着世界制造业的高地。美国的家电制造业完全被日本取代,汽车制造业也正在被取代。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经济达到顶峰时,美国无法承受日本的冲击。"美国人实际上将日本与汇率锁定在了一起。"赵对说道。
自1985年以来,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升值,1986年5月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240日元上升到160日元对美元。然而,里根政府当时坚持日元升值仍然没有到位,并继续通过口头干预推高日元。直到1988年初,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
在此期间,美国没有闲着,大量热钱涌入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日本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最终破裂,日本开始了长达10年的低迷。
据赵分析,日本虽然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其金融贸易周转率也很高,但尚未在世界上发挥主导作用。根本原因在于日元没有摆脱被美元束缚的命运,没有自主权。在当时的情况下,主要从事出口贸易的日本,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对美国的依赖性强,不得不牺牲主权,受美元约束。
目前,美国既面临经济压力,也面临政治压力,老一套的伎俩也迫使经济状况较好的中国升值,甚至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公开回应称,如果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实施贸易制裁,中国不会“视而不见”。
日本经济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正面临国内需求的严重短缺。赵说,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日本国内市场很小。面对外需短缺,中国已投入4万亿元扩大内需、修复铁路、修复公路和建设基础设施。然而,日本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而且这个地方太大了,很难找到要修理的东西。因此,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警告,中国必须重视内需。
标题:日本低迷十年警示中国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