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8字,读完约6分钟
2009年,吉林省玉米产量下降,当地加工企业和南方用粮企业竞相争粮,玉米加工下游产品滞销。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普遍陷入原料短缺、成本上升、无利可图的被动局面,可能导致8、9月份粮食严重短缺。
一些粮食收购价格一路攀升
梅河口市富康酒业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135万吨,生产食用酒精45万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梅河口采访时发现,企业门前只有十几辆运粮车,这与往年春耕前农民卖粮“排长队”的情况相反。公司总经理高说,目前他们购买的玉米价格是每吨1780 -1790元,每天只能收一两千吨。普通企业每天需要购买5000吨。
“今年是吉林省历史上同期食品价格最高的一年。玉米平均收购价接近每吨1800元,比去年高出200多元。”华润天籁玉米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表示,普通农民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春耕前的农作,但这两个高峰今年并不明显。他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吉林这些加工企业很可能在今年7月和8月出现“粮食短缺”。第一,农民手中的余粮卖完了,全省的粮食储备加上全国的粮食储备,就是780万吨,一个月只有19家大企业需要890万吨原料,这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深加工企业前期经营利润丰厚,3月中旬,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纷纷提价收购。多元化市场参与者的收购竞争十分激烈,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在政策补贴的推动下,东北产区饲料企业和中国前缀企业的收购力度继续加大,中国前缀企业继续设定今年东北玉米最高收购价格。东北本地贸易商在与中国前缀企业和本地深加工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因此他们的提价和竞争收入的热情更高。到目前为止,东北大部分地区的玉米购买价格与3月初相比已经上涨了60元/吨到100元/吨。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报道,目前,吉林省许多玉米深加工企业正在逐步提高收购价格,力争在粮源大战中占据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农民不愿意出售,市场上剩余粮食减少,每个深加工企业每天的采购量在几百吨到3000吨之间,没有达到购买和储存大量粮食的预期目标。在深加工企业集中的四平地区,国内几家企业提高了玉米收购价格。目前,四平天成和新天隆公司的玉米上市收购价格已上涨至1740元/吨,上涨30元/吨;公主岭黄龙和中粮生化公主岭公司的上市价格上涨至1730元/吨,上涨20元/吨。
缺乏原材料的企业面临停产的风险
“由于各种原因,2009年国家临时储备粮的收购基本上没有动。目前的危机可以通过依靠临时储存粮食来缓解,但明年怎么办,现在还没有前景。”刘军说:“国家保护农民的利益,玉米价格绝对不会降下来。如果这种情况明年继续下去,整个行业可能会崩溃。”
高分析,目前玉米原料价格偏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09年玉米产量严重下降,吉林省实际减产应达到20%左右,玉米产量下降的同时,玉米品质也严重下降,玉米淀粉含量平均下降1%-2%。玉米成熟度不好,含水量比往年大;第二,同行业竞争激烈,存在抢粮现象。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许多加工企业都在努力工作。此外,酒精市场的价格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一直相对稳定,所有的企业都开始全速生产,他们纷纷收割玉米来进一步推高价格;第三,在国家每吨70元补贴政策的鼓励下,南方粮食企业涌向东北抢粮,导致东北地方粮源短缺;第四,加工业的下游产品不景气,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养猪业陷入低谷,影响了饲料行业的价格波动,酒精市场不容乐观。自去年11月富康酒业收购玉米以来,平均每吨价格上涨了约250元,平均每吨酒精生产成本上涨了750元。酒精生产几乎没有利润。
据高介绍,最严重的问题是国库几乎收不到粮食,这对玉米深加工企业构成最大威胁。可能在8月和9月,许多企业因为粮食来源短缺而限制生产或停产,阜康酒精厂至少缺粮20万吨。
在吉林省四平市,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贤宇表示,上个月玉米收购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每吨1760元,企业库存约10万吨,只够两个月。他为记者计算了成本效益账户:目前国内淀粉价格为每吨2450-2480元,一吨半玉米生产一吨淀粉,只有原料成本为每吨2640元,所以企业没有任何账户。“3月份我们损失了300多万元,4月份还要继续亏损。”他说:“目前我们还有粮食,但一方面农民不愿意卖,南方企业还在抢粮食。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8月和9月,企业将面临粮食短缺的局面,导致停产。”
采访中,加工企业普遍认为目前存在两大隐患:一是原材料短缺的企业面临8月和9月停产的风险;第二,玉米价格上涨的企业没有利润空甚至陷入亏损。据了解,目前中国储备粮正在研究拍卖去年收购的暂储玉米,这让很多企业既高兴又担心。刘军认为,中国储备粮拍卖将对缓解企业原材料压力、抑制玉米价格上涨趋势起到一定作用,但拍卖价格仍不明朗,预计出厂价格将在1650元/吨左右。“国家保护农民的利益,玉米的价格绝对不会降下来。如果这种情况明年继续下去,整个行业可能会崩溃。”
必须防止成本上升带来的后遗症
吉林省食品问题专家冯其龙认为,近年来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产业。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国家应积极扶持吉林玉米加工业,加大对企业融资、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全方位支持。
由于中国玉米产量的下降和季节性消费季节的到来,这对玉米的市场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从中长期来看,空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优质玉米价格涨幅可能更大。用粮企业不断增加对优质粮食的收购,以保证安全库存水平。但必须防止成本上升带来的后遗症。
粮食部门的一些干部说,目前,真正的迫切需要可以通过拍卖中国的粮食储存和土地上的粮食储存来解决,但这种拍卖必须倾向于加工企业,而南方企业绝不能利用政府补贴把它拿走。同时,在拍卖价格方面,建议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留出一定的空利润,让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吉林省食品问题专家、原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其龙认为,食品加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继续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黄金产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规划,而不是像这样对待问题,这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标题:吉林玉米加工企业今夏可能断粮 难为无“米”之炊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