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2字,读完约2分钟
自4月1日起,中国对阿根廷豆油进口实施限制。分析师表示,出台此类措施既是出于贸易原因,也是出于保护国内大豆的考虑,这是一项试探性政策。
在国内大豆面临进口冲击、濒临危机的情况下,一则关于限制豆油进口的消息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
"我们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会从阿根廷进口豆油。"4月6日,一位知名石油交易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们的“声明”源于3月31日由商务部下属的中国进出口食品(报价、信息、评论)和牲畜商会召开的一次会议。在有10多家中外油脂企业参加的“2010年豆油进口企业大会”上,商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关人士表示,从4月1日起,阿根廷豆油进口许可证将由原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给商务部,中国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从阿根廷进口的豆油进行检验检疫。
数据显示,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也是中国最大的豆油供应国。去年,中国进口了239万吨豆油,其中184万吨来自阿根廷,占77%。
“采取这些措施既有贸易原因,也有保护国内大豆的考虑。这应该是一个试探性的政策。”中国石油网总编辑郭评论道。
中阿豆油战
会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知与会企业,今后所有进口大豆原油货船的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100ppm,如果超过标准,进口大豆原油货船将不得在港口卸货。
“这个标准很高,不会有很多进口豆油达到这个标准。”根据上面提到的贸易商,这意味着很多来自阿根廷的豆油将不会进入国内市场。
他告诉记者,政府收紧对阿根廷豆油进口的限制,主要是对阿根廷最近一系列不合理贸易政策的回应。
自2008年底以来,阿根廷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根据阿富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为88.2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35.8%。
今年以来,阿根廷已经对中国采取了十多项贸易救济措施。3月29日,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刚刚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厨房点火器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该临时反倾销措施有效期为4个月。
选择豆油作为反击工具也让阿根廷遭殃。据报道,去年阿根廷出口的豆油有44%销往中国,价值14亿美元。据国外报道,会后,阿根廷一些卖家表示,他们收到一些企业的通知,要求推迟或取消订单。因此,在中国政府传达了这方面的信号后,阿根廷的主要大豆生产商和大豆企业协会开始要求政府坐下来与中国的相关机构进行谈判。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豆油贸易战:进口收紧信号之辩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