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1字,读完约7分钟

克里斯蒂娜·萨拉伊是美国达拉斯最大、档次最高的购物中心——北公园购物中心的营销和旅游总监。她发现,在购物中心的所有国际顾客中,中国消费者的支出增长最快,在奢侈品商家中,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支出甚至排在前两位。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这让她看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我们不仅提供中文服务,还计划在商场前台增加讲中文的服务人员。”克里斯·迪安·沙雷说。

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愿意向花钱的中国人敞开大门,但对此应该感到高兴的维萨并不高兴,因为一些现成的廉价商品已经被中国银联拿走了。

6月初,维萨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全球成员银行发函强调,从8月1日起,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发行的4字头“银联维萨”双币信用卡,无论是刷卡还是提现,均不得通过中国银联清算渠道,违规银行将被罚款5万美元。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过去,中国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标有维萨和银联标志的双币信用卡。由于维萨和万事达卡在国外处于垄断地位,支持银联的商家和银行非常少;然而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由于中国的政策,维萨和万事达不能直接参与人民币结算,该渠道被银联直接垄断。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然而,随着银联海外业务渠道的建立,一些海外商家开始支持与银联结算。根据中国银行银行卡专业委员会(601988)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底,中国境外特约商户589,100家,pos机739,900台,atm机742,900台。虽然这无法与维萨和万事达卡的规模相比,但银联的标志已经开始出现在一些主要地区的奢侈品柜台上。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作为成立50年来最大的国际支付清算组织,维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模式几乎是相同的:建立清算网络、引入品牌、吸收会员银行、要求会员银行发行带有维萨标志的银行卡、以网络转账费为利润来源。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银行卡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发卡-收单-清算。对于发卡银行来说,在自由市场环境下,与哪个银行卡组织合作应该完全是一种商业利益的市场行为,与银行、商户等无关。将支付持卡人刷清算通道的手续费。然而,在中国,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网络完全由银联运营。尽管visa在中国拥有更多的用户,但它一直无法在中国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卡计划。维萨在中国的角色仅限于与中资银行合作发行双币卡,不能从国内双币卡业务中获利。这两个看似亲密的“合作伙伴”实际上是“银联享有国内利益,维萨享有国外利益”。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维萨不愿意放弃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试图入股银联以获得大陆银行卡共享网络资源后,维萨选择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作为登陆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最佳选择。维萨卡体现了双重货币和双重品牌,信用卡同时具有人民币消费和外币消费两种功能,成为世界市场上维萨卡的特例。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在支持银联消费的地方,中国消费者更喜欢通过银联结算,因为银联不收取任何海外货币结算费用,而维萨和万事达卡将收取1%至2%的手续费。这使得维萨和万事达卡的一些海外业务流向银联,这也是维萨反目成仇的导火索。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Visa似乎是有道理的:银行卡正面阿拉伯数字串的第一位数字被称为bin码——每个支付清算机构唯一的bin号,也就是刷卡时的清算通道“其bin码被转移了”。根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在以4、5、6开头的箱号中,前缀为“4”的箱号由visa购买,前缀为“5”的箱号已被分配(大2002年,中国银联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国际标准“62”前缀银行识别码。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大多数银联/维萨双币卡以“4”开头,这意味着该结算权是维萨预先购买的。维萨在给《中国商业周刊》的书面回复中表示,根据维萨的运营规则,所有维萨产品都必须受到维萨运营规则的管理和保护,即维萨品牌的任何国际交易都必须通过维萨网,维萨网是维萨的专有网络。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银联签证”双身份证不是单纯的单品牌银行卡。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承兑服务。“任何一方都无权将持卡人分开。对选择境外支付渠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有权选择境外支付渠道。”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与今天的紧张局势不同,维萨和银联过去常常把人当成老师和学徒。中国银联成立前一年,虽然中国发行了近6亿张银行卡,但实际交易量却少得可怜。当时各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不同步,造成信息交流障碍,银行卡使用非常不方便,银行卡交易(包括刷卡和取现)成功率不到50%。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由于他们特殊的利益关系,维萨为银联提供了各种业务培训和咨询。然而,事情变化很快,随着银联开始在国际上拓展业务,出现了双币卡的海外转移问题。银联希望这些维萨“4”前缀卡能像“622”开头的那些一样,通过银联的海外网络被接受。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2003年下半年,银联提出希望借助维萨全球网络将8亿人民币借记卡推向海外,但遭到对方拒绝。签证的原因是它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原始协议。从商业角度看,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双方当年签署的协议仍然有效。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然而,银联不希望看到更大的市场被维萨和万事达吃掉,国内结算渠道被银联的网络资源占据,还需要向银行收取品牌费等杂项费用。在国外,国际品牌经常利用他们的早期进入市场,银联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银联意识到,如果它不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标准,它只会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支付和清算组织。该机构已致函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暂停使用双币卡,理由是95%的双币卡交易在中国使用,只有5%在国外使用。此次事件失败后,银联制定了反击策略——决心大力推广前缀为“62”的人民币单一货币银联标准卡。全国信用卡发行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底,单币种卡占信用卡发行总量的47.4%,双币种卡占52.6%;在单一货币卡中,银联卡占单一货币卡总数的96.6%。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双方矛盾的真正原因在于,银联不仅是一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运营的公司,也是一家负责审批中资银行发卡的公司,既是“裁判”,也是“规则制定者”。在这场让银联不服气的战斗中,银联动用了自己的权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告诉《中国商业周刊》,自去年以来,银联在审批信用卡时向各银行信用卡部门透露了一条消息:银联希望成为一个全国性品牌,请予以支持。银联要求银联至少占银行卡发行总量的一半。此外,银联已开始要求双币卡,要求银行在银联批准之前,发行卡、客户和交易要符合银联设定的标准。

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在一场不平衡话语权的拔河中,维萨有点自寻烦恼。维萨的反对可能会刺激银联加大在海外设置自动取款机和pos机的力度,而不是正式掠夺海外市场——毕竟,越来越多的商家对中国人持乐观态度。另据报道,在国内市场,银联标准的银行卡芯片将在5年内推出,维萨和万事达可能再次被排除在外。

标题:从师徒到仇敌 VISA与银联撕破脸皮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