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4字,读完约2分钟

当谈到如何在证券市场获得最大利润时,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个答案。但谈到共同基金的管理,只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基本面,以富达的麦哲伦基金和彼得·林奇为代表,后者因此而闻名;二是指数基金学派,强调“无为”,以先锋基金及其领军人物博格尔为代表;;第三种是“低买高卖”,这是普通散户投资者经常使用的说法,但很难让人接受。该技术学校的运作方式现在由文艺复兴基金及其设计师詹姆斯·西蒙斯代表,他是菲尔兹数学奖的获得者。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中国人就用“低买高卖”的方法在华尔街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华裔投资家蔡至勇:不要和股票恋爱

他就是蔡志勇。

天才分析师

蔡志勇192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圣约翰中学。1947年,他的家人搬到了美国,然后他被卫斯理大学录取。一年后,他转到波士顿大学经济系,并在20岁时获得硕士学位。他真的很“有天赋”。1951年,蔡志勇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师,仅一年后就被富达聘为研究员。

华裔投资家蔡至勇:不要和股票恋爱

1958年,30岁之前,蔡志勇负责富达投资的第一只创业基金。蔡志勇使“趋势投资”的概念深入人心,他的基金总是从一个市场热点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热点。蔡志勇买了一只股票,只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因此,他买入的许多股票都是未知的,然后像黑马一样上涨,然后消失在市场大潮中。

华裔投资家蔡至勇:不要和股票恋爱

约翰·布鲁克斯(John brooks)在他的《繁荣年代:华尔街60年代牛市的戏剧和崩溃的终结》一书中写道,“由于他偏爱短期投资,蔡志勇很快进入和退出了一只股票。他狡猾而果断。他绝对不是那种会结婚或爱上股票的人。他更像是。

华裔投资家蔡至勇:不要和股票恋爱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蔡志勇管理的基金表现惊人,他在1963年成为富达投资的第二人。

1965年,富达的第二人蔡志勇意外地卷入了争夺富达接班人的斗争,并被排除在外。这时,蔡志勇在母亲的鼓励下成立了曼哈顿基金,这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当时,他创建的基金只提供了250万股认购股份,但由于他在富达的良好声誉,基金的认购额迅速扩大到2700万股,这给曼哈顿基金带来了2.47亿美元的资本,是当时最大的一笔认购。那一年,仅比蔡志勇小一岁的巴菲特只掌管2200万美元,还不到蔡志勇曼哈顿基金的1/10。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华裔投资家蔡至勇:不要和股票恋爱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277.html